欢迎来到中国职业书画家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知识 >> 知识课堂 >> 浏览文章
执着·豪迈·婉转——论林中阳老师书法艺术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9日    浏览:

    庄子在《知北游》中云:“寰宇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意思是说,寰宇的存在,四时的转变,万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存在的道理或法则,“圣人者,原寰宇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就中国书法而言,它是建立在中国汉字文化基础之上的艺术情势。汉字乃中华民族的先贤们“观于寰宇,察于草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书契保存思想语言信息的符号。书法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气章法等造型美,体现人的气质、品质和情操,从而达到美的境界。书法的成功创造,也正是“原寰宇之美二达万物之理”。

    论及书法,情志、气象、精神、修养是构成书法的重要因素。探讨一小我的书法成就应重点从作者的审美寻求,书法的风格境界,书法的精神气息等方面评论辩论。论林中阳老师书法艺术,他有执着的寻求和雄厚的素养,有豪迈的激情和旷达的个性,有恢宏的气度和时代的气息。

     一、 执着的寻求和雄厚的素养

    林中阳,生于甘肃民勤。在那里,奔腾的黄河,古老的长城,丝绸之路的悠长文明,马踏飞燕的浪漫神奇,孕育了他聪颖的资质。大西北的高原厚土,祁连山的飒飒雄姿,腾格里沙漠的滔滔风沙,磨练了他倔强、爽朗的性格。其父用乡土文化时常谆谆教导地讲述一个立身于寰宇之间,肯定要读书写字;其母以勤劳贤能的风范,启迪他做人要正大善良,不畏艰辛。优秀的家教使他发奋学习,勤勉练字,立志“与书结伴写一生,写到张芝也吃惊”。

    当时,林中阳的田园黄沙环绕,贫瘠如洗。金色的童年,苦涩的年代。六十年代初,不用说那钱买纸买墨,就是生活也难维系。林中阳没有奢望用纸用墨,但他凭着本身对书法的炽热之心,竟以广袤的沙漠作纸,挥臂用手指作笔练字,如锥画沙,愈写愈坚,一写就是十个春秋。以指画沙练就了他刚柔相济的笔触,又写就了他发奋图强的意志。

    他耕过田,学过医,教过学,做过编辑,但他始终没有间断对书法的探索。为了练书习字,春秋不舍,冬夏不辍,“梦中神游访东坡”;为了增长学养,他涉猎哲学、美学、医学、文学等知识领域,雄厚本身,充实本身;为了进步境界,他深深领会到,观黄河,赏绿洲,登长城,领会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含义。

    执着的寻求,不懈的探索,渐渐使林中阳的书法日渐超技,富于个性。

     二、 豪迈的激情和旷达的个性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体现,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特别的地位。评论辩论书法,其作品的风格、境界,创作的背景,书法的用笔,线条的质量,结字的结构等是评论分析的重要成分。

    论林中阳老师的书法,篆、隶、行兼能,其隶、行尤善。其书法总的印象是旷达豪放,厚重雄强。

    论其篆书,雍容茂密、雄浑高古,有取法《毛公鼎》、《散氏盘》之意。

    论其隶书,结体方整雄强,疏密避就,奇逸开张;用笔劲健浑穆,意趣多变;笔画波磔相生,拙中见巧,以拙取胜,雄强缜密中见旷达流动之气。《张迁碑》的方峻劲挺,《华山碑》的古茂厚重,《衡方碑》的圆浑意趣,《石门颂》疏野烂漫,俱汇集中。可谓“奇正互生,古今杂用”,具有立体之美。观其隶书则让人领略到“扁钟”的高古乐曲,古筝的沁人心脾的旋律。

    论其行书,林老师结体取势纵横交柔,行气通又充满张力。其用笔多黄山谷、苏东坡之意,曲伸飞动,跌宕起伏,意趣生动,极有屋漏痕之意。物不平则鸣。正如马世晓老师所言“直者不动,曲者动”。在他的字里行间,如不平之物,有声有韵,有血有肉,激情豪迈,意态万方,体现出雄厚的动感和顿挫抑扬的节奏。

     “研究书法线条,对书法美学而言,是个优等紧张的工作。立体感、力量感与节奏感,这‘三感’基本上囊括了线条审美意识的悉数内容”(陈振濂)。在林中阳的书法作品中,这三感从不同方面均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它是生命的曲伸、旋转、节奏、秩序、理念的凝聚和醇化。

    三、 恢宏的气度和时代的气息

    书法艺术,在浩繁的姊妹艺术中是属于高条理的抽象艺术。它不单以形体结构之美打动观众,更以它所独具的神韵,以及线条的曲直刚柔互变所产生的艺术情趣千年不衰,成为东方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一门表现民族灵魂的艺术。它有情、风趣、故意、有气息、有气度、有精神。

    论及书法的精神气息,一曰骨气,二曰书卷气,三曰金石气,四曰浩大之气。透过这四种之气让人能够领略到作者的胸襟、时代的气息。就气息而论,林中阳老师的书法最凸起的是磅礴、恢宏的浩大之气。他的隶、行大作像虎啸山川,似鹰击长空,如龙腾大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书法作品的大气,不是靠情势做作而成的。艺术形象中的气息、气象是不可自抑、不可伪托的。它是天然的吐露,是人的心里表白,它是人的艺术修养、襟怀气质、精神境界的外化。林中阳以气厚劲健的笔势,精神饱满的架构,旷达的个性,创造的恢宏气度,体现了他内在的蕴籍和学养。通过对林老师的接触和对其创作的了解,可以感受到林中阳这几年在静穆观照下的飞跃。他从小面对的是浩瀚的沙漠,他不止一次地面对滔滔的黄河,从中领略的是苍茫、磅礴的气势。他还赓续地畅游于山川之间,感悟着大天然的伟岸、博大及其难以名状的奥秘。那山舞银蛇、惊涛拍岸、鸿飞兽骇的情境,刚毅、豪迈、深远、富丽的中华民族的龙腾虎跃之气,在他的万毫齐力的笔端天然展现。面对他的巨幅力作,让人体会到一个民族坚韧的性格、无限的力量、渊博的情怀,让人呼吸到升蒸的时代气息。

    兴酣落笔摇五岳,歌吟秋水动三江。林中阳的书法是感人的,是催人奋进的。记得他经常念道的:“活就活个龙摆尾,写就写个响春雷。纵有九曲十八弯,也向东海狂击水……”愿林老师在往后的岁月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林中阳简介:

    林中阳,1957年生于甘肃民勤,历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长,《珍藏界》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对外友爱协会理事,中国珍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是中国闻名书法家。与欧阳中石、沈鹏、李铎、王学仲、权希军等六人被中国文联出版社誉为中国书坛巨匠;与刘炳森、李铎、钟明善、江大权五人被誉为书坛五杰。

    林中阳的书法源于传统,功力深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丰富,取江南之婉约,飘逸中见沉稳,畅达中具雄强,是中国西部书法的典型代表。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并获奖。代表作十米长卷等作品分别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行政学院、总参等党政军机关悬挂或珍藏,成名作“龙”曾被中间向导以国礼奉送外国总统等高级向导人。曾应邀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安徽九华山、福建清源山、陕西白云山、略阳灵岩寺、北京地坛公园、上海黄浦大楼、咸阳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题字并刻石。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阳书法选集》,中国人民对外友爱协会等单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林中阳书法展》,并于2002年开始举行林中阳书法展全国巡展。2004年、2006和2007年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举办书展,2009年应邀赴俄罗斯参加书展,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书作被海内外政要及珍藏家珍藏。

    林中阳老师长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用本身的所学回报社会、回报人民。曾为中华慈善总会捐赠价值30万元的书法作品,分别为宁夏、西藏、甘肃、重庆、武汉、新疆、江苏、厦门、广州、安徽、湖南、四川、贵州等盼望工程捐赠人民币10万元,并在当地建立了盼望小学。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红十字会、中间电视台关注环保现场拍卖节目捐赠巨幅作品。显现了他美好的艺术寻求与高尚的书德人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歌颂,是人民群众心目中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中间电视台《消息联播》、《综艺频道》、《国际频道》、《军事频道》、《美术星空》、《西部消息》、《艺术品投资》以及日本NHK电视台均作过专题报道。中间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艺报》、《风云人物》、《中华热土》、《中外名牌》、《珍藏界》、《东方书法》、香港《大公报》等消息媒体也作过专题报道。


推荐会员
  • 曹瑞华
  • 姜亚君
  • 蒋冬至
  • 乔春起
  • 孙慧军
  • 杨航彪
  • 張來有
  • 刘红选
  • 李国森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职业书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zgzyshj@163.com  地址:中国宋庄粮仓艺术区  电话:010-80519871   18611000669  网站备案:京ICP备150329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