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早报《文创周刊》 出品——
积健为雄,大美无言
——申喜贵满意花鸟画作浏览
贾德江/文
作者简介:申喜贵,木言斋主,1955年生,河南内黄人,卒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为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安阳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榜书家协会理事、濮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澶州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消息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画是人类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瑰宝,大满意花鸟画则是中国画领域最具典型性、本体性和体现性的艺术情势。其点线块面的交织、浓淡干湿的互破,收奇趣于象外,出大巧于意中,一片化机弥漫于纸上的神奇视觉结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画种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阔笔纵横、墨渖淋漓的生命状况,使申喜贵几十年矢志不渝地默默耕耘在这片地皮上。他喜好大满意的那份飘逸,那份率意,那份酣畅。这位受过高等美术院校体系训练过的、身为市美协副主席的花鸟画家,沉稳而练达,坦诚而睿智,他的作品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撷自负天然的奇怪朴厚。树如屈铁,石如斧斫,气势磅礴,老辣苍劲,一点一拂,具含功力和气韵。在现代大满意花鸟画后继乏人的态势下,他的那种雄强刚健、大气风神的作品是不多见的。
他的画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神情飞动,积健为雄,大美无言。画中所体现的题材不是那种传统图式的一花一叶、一石一鸟的小情小趣,而是傲立苍穹的松柏、饱经风霜的老梅、历尽沧桑的胡杨,画面散发出的气息和品格,如黄钟大吕,含弘光大,其间蕴含着崇高的美感和昂扬的精神。其文字的锤炼与雄厚、绘画性的讲求、视觉张力的强化以及直指本心的语言表述,正如林语堂所言:“绘画是中国文化之花。”没有对中国文化的响应理悟,是绝对不可能在大满意花鸟画领域里有所建树的。他的画多为巨幅大画,以气势夺人,如“大风大声”,骨力遒劲,笔饱墨厚,气势雄浑。画家继续了文人满意画的文字体现情势,同时又有用地战胜了明清文人画气势韵稀的时代局限,成功地将唐宋艺术所崇尚的的大气派、大格局输入文字之中,力求气足韵丰,溢出画表。他善画大景满意花鸟,不止于荷花之类的传统题材,更善于画古树老枝,虽笔意纵横、激情挥洒,却笔中有物、纯化有据,较多地顾及到物形物态与文字之间的联系,不至于流于空泛。此乃申喜贵操守的由正及变的创作思路,正如徐悲鸿所说:“艺有正变,唯正者能知变,变者系正之变,非其始即变也。”在当今画坛争奇斗胜,竞相变异的时风下,涌现了不少才子,但也普遍存在文字功力弱化、文化承载不足、精神品质贫乏的弊端。申喜贵外观上没有激进变异的前锋姿态,而现实上,他正以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态,踏扎实实地作着“打进去”和“打出来”的努力。
他在造型上不走极端,没有乖张怪戾的变形,而以文字的雄厚性和体现生物的鲜活性而见长。在他看来,大野雄风、强悍瑰伟的大天然是最鲜活、最本源、最能感动人的地方,是引发他创作审美新的冲动和激情的策源地。他要从原始古树的形态中去探求生命的节奏,他要从植物的群落中去探求那生生不息的草木精神。他不止一次地走进深山老林、戈壁荒滩,将密林中老树、沙海中胡杨转换成泼墨,线条的水墨世界。由此形成张力弥漫的风格,既有物象的结构穿插之美,也有文字的自由体现,更有画家创作的激情抒发。
从文字体现上看,申喜贵的大满意花鸟以对书法的体会和经验入画,以笔形、笔性、笔感与墨色、墨层、墨韵乃至干湿浓淡的转变进行意象重组,改造了古代文人花鸟画图式,继而以中国特有的笔法线条,在物我的联结上,进行状物又抒情的概括,同时注入小我的气质、性情与学养。他不求飘逸惟求文字的凝厚,他不求萧洒只求文字的雄浑,这是他宁拙勿巧的文字厚度,才使他的花鸟画给人以壮美的感受。画中空间深度感很强,手段在于拉大墨色浓淡与用笔的虚实程度。这种空间传达体例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手法,申喜贵将其移植到他的花鸟画创作中来,寻求总体精神和气势,寻求天机天趣,以表现一种无言的大美和一种大花鸟精神。正是因为他把写生当作通向创作源头的桥梁,使他避开了文人画的套路,而呈现出更为坦荡的立意,更为气势宏伟而不失精微的图式,生机勃勃而意蕴无穷,给人以尚势、尚趣、尚气、尚力、尚韵、尚法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在看似满意传统的点、线、墨、色中融入人情、人性、人格,始终以一种蓬勃活力与粘稠的生活气息,让大满意花鸟在当代语境中重现魅力。
毋庸置疑,申喜贵大满意花鸟画的明显特点是得之天然,不拘于天然,寻求的是笔丰墨厚而意趣俱足的味外之味,以及那种妙合天然、文字神化,将意象的生机活力、精神内含融于一体的生命图景所溢出的格调和品格。从根本上说,申喜贵的画风乃是他的审美理想、个性气质、理论识见、学问修养的总体体现,也是时代的、民族的、精神的产物,是他在传统与当代之间赓续转换和创造走出的一条属于本身的艺术之路。
中国职业书画家网隆重推出“中国当代百名实力派书画家”专辑,征集活动进行中……。网络媒体和纸媒双管齐下为......